獺友們週五好,大家週末有計畫了嗎?如果沒有的話,不妨去參觀現在在北美館展出的《未來身體:超自然雕塑》展覽,薛薛很開心今天有機會跟咱家 Linzy 一起出席展覽的開幕記者會,透過策展人與館長的介紹,讓我們對這個引人思辨的酷展覽有更多了解,讓我來告訴你今天(2/17)的我都看到了什麼吧!先放一張漂亮的 Linzy!我們準備入場啦~
《未來身體:超自然雕塑》是由德國圖賓根藝術館館長 Nicole Fritz 發想,與德國圖賓根文化交流協會 Maximilian Letze 共同策展,展覽不畏距離與疫情,在德國方與台灣北美館的共同努力下,將這個思辨之旅帶來台灣,展覽從 2/18 正式對外開展並會持續到 6/4
▼ 館長與策展人合影
展覽網羅了 23 組藝術家,展出共 33 件超寫實主義的雕塑作品,並以「探討後人類時代下的未來形貌」為大前提,策劃出共四個展區:混種人、後自然、科技 人類 變體、藝術家 4.0。其中每個展區都在這次的命題之下分別又提出不同的想法,因為題材關係,也不少科技媒體來到現場參觀,稍待我一一敘述,哈哈
混種人
在〈混種人〉展區裡,藝術家透過雕塑幻想未來人體,甚至是物種可以擁有的樣貌,有鑑於科技與基因改造的技術進步,未來人們很可能也可以透過基因工程技術和微生物科技,還完成自我認同,或是僅存在於藝術概念或是幻想般的生物,也可能會出現,不過問題來了,新的生命或生活型態,似乎不段挑戰我們對個體的定義
遊蕩在展區中,不只可以看到很像 AI 繪圖生成的不知名生物——比如作品〈錯合〉演繹了天鵝、海狸鼠和驢子的綜合生命體——也可以看到人類與動物、甚至植物的綜合體,概念很是新穎。策展人 Letze 表示,這些雕塑的人體形象往往很平凡,雕塑並非聖人或名人形象,可以讓觀眾更專注在作品本身的意義
▼〈混種人〉展區展品
▼〈混種人〉展區展品
後自然
在後自然展區,則是在講述既然生物已經不是完全自然的產物,那人類文明的存在到底會對自然、環境、物種帶來什麼影響,這樣的概念,由藝術家以具象的方式展示,作品具有敏銳的批判性
▼〈後自然〉展區展品
▼〈後自然〉展區展品
科技 人類 變體
在〈科技 人類 變體〉展區,則可以看到數位生活以及社群媒體,如何改變人類對社會甚至是自我的認知,這些雕塑不僅超現實,甚至讓人感到不安,不過也同時引起觀者心中的哲學思辨,AI 在未來對人的影響只會越來越深刻,甚至到精神感知層面,要如何面對正是該思考的議題
▼〈科技 人類 變體〉展區展品
藝術家 4.0
這一區是薛薛最喜歡的展區,除了因為這區利用了擴增實境的概念,呈現出過去比較無法看到的藝術樣貌以外,這區的展品聲光效果更多,還有一些是具有互動性的。在人工智慧發達的時代,藝術家與機器人也一起共事,現場可以看到不少作品利用投影效果或是 3D 列印
▼〈藝術家 4.0〉展區展品
其中我最喜歡的是 Andro Wekua 的〈無題〉,女孩一邊是機器臂膀,一邊則是人類的手,未取名的作品引發更多遐想,到底這個雕塑表現的是女孩,還是機器呢?
▼〈藝術家 4.0〉展區展品
小結
我一直認為現在單純逼真或是美麗的藝術品,已經無法滿足人類(AI 可能畫的更好),唯有引人思考促進成長與感動的作品,才是現代人類需要的,《未來身體:超自然雕塑》展覽透過極度寫實的雕塑,呈現出超現實主義作品,讓我透過作品中看到的逼真人體,更能夠將自己代入這個異想未來世界,加劇我的思考
而開幕典禮時館長表示,過去在電影中所看到的超現實的幻想,如今正在漸漸成真,而活在現代的我們,正在見證這些改變發生的同時,也不得不去思考曾經我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,是不是其實很快就會成真,比如假設 ChatGPT 真的可以對人類投射情感的話,那人類社會要如何與機器,乃至於科技共處共存?對這些議題有興趣的獺友,《未來身體:超自然雕塑》展覽將會從 2/18 開始至 6/4,把握時間去北美館參觀吧!